作者:丛培威

出处:甲午网栏目:43期学苑杂谈馆刊发表日期:2014年5月20日

摘要:荣成市南端的石岛,是个山海形胜地。它东傍碧波万顷的大海,南从黄石板嘴起,北至凤凰湖,往东经朝阳山前,再往南转到镆鎁岛,形成31平方公里美丽优良的石岛…

关键词: (暂缺)

荣成市南端的石岛,是个山海形胜地。它东傍碧波万顷的大海,南从黄石板嘴起,北至凤凰湖,往东经朝阳山前,再往南转到镆鎁岛,形成31平方公里美丽优良的石岛湾。它西依巍峨苍翠的斥山,土步山、天门里、青石崖等山峰似屏风罗列。因这里的山石略带红色,所以又被称作赤山。土步山北侧的一条小河就叫赤脚河,意为赤山脚下之河,后演变为车脚河。随着石岛港镇的兴起,人们又习惯地称这里为石岛西山。清朝文登贡士吕肇龄有一首《石岛》诗,描写了这里奇异的山海景致和风情,诗云:

“孤岛苍洲外,苍茫水拍天。空楼浮蜃气,碎石系渔船。蛮逐日中市,牛耕屋上田。回看路家堡,山势小如拳。”

1987年6月15日上午,荣成县外事办原主任田正祥等四人来到赤山脚下的西车村。他们在村中连访几个老者,又到村西实地察看,根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南北有岩岑,水通庭院,从西而东流,东方望海远开,南西北方连峰作壁,但坤隅斜下耳。”对照地形,最终确定了一王姓村民的房舍下就是法华院遗址,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公元9世纪初,赤山迎来了新罗(今韩国)青年张保皋。从此,这个在唐和新罗都屡建战功,为新、唐、日三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佛教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的传奇英雄,就与赤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790年,张保皋生于新罗南端的莞岛。他出生微贱,连姓名都没有,被称为“海岛人”。但他少怀大志,练就一身好武艺,17岁时入唐,来到赤山浦(今石岛湾),又辗转去了扬州。其时唐已开始衰落,社会动荡。张保皋参加了徐州武宁军,多次参与平乱,因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擢升为武宁军小将。在唐转战多年,张保皋见许多新罗人被贩卖到唐为奴,心中忿然不平;又见唐政局动乱,自己前途渺茫,便辞掉武宁军小将之职,毅然回到新罗,自荐当上了地处海路要冲的清海镇守大使。他打击盗贼,禁止贩卖人口,很快取得成效,使再无新罗人被卖到国外,从而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黎民的生存权利。后新罗宫廷发生了内讧,张保皋又参与了平定内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被封为感义军使。

张保皋荡除海盗后,组织商业船队,开展新罗和唐、日本之间的国际贸易。船队既有张保皋直接掌握、指挥的船只,也有受张保皋军事力量保护的私人船只。船上一般配有兼通唐和日本语的翻译和保卫船只安全的射手。船有自己用来运货的,也有租给唐和日本使用的。新罗莞岛象皇峰、济洲岛河源洞和唐赤山三个法华院,是张保皋组织海运贸易的主要联络点。与唐朝的贸易,则涉及到赤山(今石岛)、登州(今蓬莱)、莱州、泗州(今安徽泗县)、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等地。当时新罗人入唐经商、谋业、求学、居留者迅速增多,在唐的一些商贸中心和交通要道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些全是新罗人的新罗村,仅赤山一带就有十多个这样的村子。从赤山到文登、牟平、登州、青州、临淄、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境内)等地,还有很多专为新罗人服务的新罗院。

张保皋大力保护推崇佛教,建立多座寺院弘扬佛法。张保皋在赤山建的寺院,因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天台宗,诵法华经,故名法华院。在法华院长年讲经的僧人达三四十人,都是新罗人,法会人数有时超过200多人。寺院有庄田,每年可收粮食500石,以供僧人用度。法华院在当时已负盛名,成了新罗人往返唐的落脚点和文化活动中心。张保皋还经常安排接送新罗和日本的入唐学僧,如楚州新罗坊、涟水(今江苏涟水北)新罗坊和赤山法华院都多次接待过入唐求法的僧人,给他们提供了很大帮助。

一时英名盖世、对新罗王朝有“中兴”大功的英雄张保皋,却在五十多岁时,被新的新罗王因惧怕其势力强大,而设计杀害了。

曾历尽千辛万苦入唐求法的日本僧人圆仁,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下了张保皋,从而使张保皋永载史册。这又引出一段圆仁“三赴赤山”的故事。

圆仁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公元794年生于日本当时被称作下野国都贺郡的三毳山下(今枥木县所属)。9岁入大慈寺师从广智和尚。15岁到京都有府滋贺县比叡山延历寺拜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最澄为师,开始学习天台宗典籍,弘扬佛法,成为佛门弟子中的楷模。838年,45岁的圆仁带着延历寺未解决的30个天台教义问题,以请益僧的身份,随遣唐大使藤原常嗣入唐求法。当圆仁一行历经磨难到达扬州时,事情很不遂心。天台山上的国清寺是隋唐之间智凯和尚创立天台宗的地方,日本僧人最澄于804年曾去学习天台教义,后天台宗传入日本。圆仁提出去天台山请高僧解答问题的申请,当地官府不批;想随遣唐使去京城长安,也不允许。无奈,圆仁只好带着弟子惟正、惟晓和从者丁雄万待在扬州,和当地的僧人互相交流、学习,开始了在唐的修行。

一年后,在长安的遣唐使回到扬州。按唐的规定,圆仁只能和遣唐使们汇合一起,向楚州进发,取道回国。但他求法的目的没有达到,不甘心就此回去。于是,当船驶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属)时,他便带着两位弟子和一位从者下船,伪装成新罗人(那时在唐的新罗人很多,他们可以在各地自由旅行),寻机再去天台山。不想遭遇劫匪,财物行囊被掠一空,他们的日本人身份也被官府看穿。圆仁一行又被送到遣唐使船上,随船北上。行经密州(今山东莒县)大珠山(今胶南市属),九艘遣唐使船在海中相失。圆仁乘坐的二号船在浓雾中独自漂流到乳山浦(今山东乳山口内),等风七天,又北上,因风阻而滞留桑岛(今靖海湾内)一个月,又滞留王家湾数日,最后入赤山浦。圆仁一行来到赤山法华院,受到法华院僧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这是圆仁第一次赴赤山。他为继续留唐求法,故意在遣唐使船离境当天,率弟子往真庄天门院看望法空阇梨,借口被抛却而留下,再回到法华院。后来听说五台山有圣迹,圆仁便决定先往五台山。第二年,得到地方官的许可后,圆仁一行离开留住八个多月的赤山法华院,经文登城、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去了五台山。在山上见到了来此的天台座主志远和尚,圆仁请求解释30个未解的问题,结果遭到婉拒。圆仁决定再拜师求法,辗转到达京都长安。在长安,圆仁一行一住就是五年。他们到各寺院拜谒名僧,虚心学习,收集了很多经卷、佛像、法门道具,结交了很多达官僧俗。这是圆仁入唐最有收获的岁月,弟子惟晓却在此间病逝,葬于长安城外。圆仁本想再住下去,可偏逢“武宗灭佛”。武宗时,曾命全国拆毁寺院,砸碎佛像,烧尽缁服,僧人还俗。圆仁无法,蓄发更衣,冒着危险,把已列为违禁的经书和衣服整好,买了三头驴运到楚州,打算在楚州过海回国。但当地官员不许,说须到登州东海边。无奈,圆仁一行又跋涉千里,来到登州文登地面,二赴赤山。法华院已奉指拆毁,不能再往,便由登州勾当新罗使同军将张咏安排,于寺庄中住下来。

一年零六个月后,847年春天,圆仁离开寺庄往南方寻找归国的船只,数月后在乳山长准浦找到回日本的金珍的船,又乘船回到赤山浦,第三次赴赤山。圆仁在赤山浦剃度再换缁服,几天后,由此渡海,回到日本鸿胪馆(居福冈市中心)。

圆仁入唐求法,共耗时九年零七个月,历经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七个省,走过当时的州府治所20个,县治所35个,行程近万里。除长安外,滞留时间最长的是赤山,三次共两年零三个月。圆仁与赤山结下不解之缘。

圆仁携带他所求的佛家经典794卷,经论章疏、传记等585部返回本土,为弘扬日本天台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入唐求法,从第一天起,就以汉文记述他的所见所闻,上自838年6月13日,下至847年12月14日,共计80千字,这就是后人印行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行记》记载了圆仁入唐求法的全过程,对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及宗教、民俗都有详细的记述,其中有很多涉及赤山的记载,给后世留下了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行记》被日本学者称为东洋“学界至宝”,在世界文化史上,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

公元864年,71岁的圆仁圆寂。他一生弘扬佛法,成绩斐然。866年,圆仁被日本清和天皇赐予“慈觉大师”谥号。其师最澄被赐予“传教大师”谥号。在日本佛教史上,僧人获大师称号自此始。

圆仁终生情系赤山,念念不忘赤山,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记了留居赤山的情况,对当地僧俗给予的巨大帮助表示了无限感激之情。他圆寂后,他的高徒安惠和尚在京都小野山庄筹建了一座赤山禅院,成为京都著名的七大古寺之一,并按照圆仁的遗愿,把赤山明神安置其内。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保护神,也被日本人民视为生命财产的保护神。

在唐“武宗灭佛”时,被拆毁的赤山法华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法华院和赤山成为一个历史谜团。但它的影响却是长久的,虽历千年而不绝,历代都有僧俗在不断地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1923年,由日本大宫权平撰文、松平穆堂手书的慈觉大师山东遍路图碑立在青岛街头。碑中上三分之二的部分用汉字记述了圆仁大师入唐求法的壮举,下三分之一部分用图标示大师在山东的行动路线,其中在山东半岛东南角标有“石岛”,石岛北标有“赤山”字样。之后,日本牛场真武和盐入良道两位学者也深入研究过赤山的位置,认定赤山就是今日的斥山。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后,为研究赤山法华院廓清了道路。1980年,一位日本朋友到石岛寻找法华院遗址。他手持日文版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相对照,因陪同的人不懂日文,无法配合,结果无功而返。后来,山东大学考古研究室宋百川主任带着《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到石岛寻找法华院遗址,由于时间短,来去匆匆,又落空了。在各地大兴编修地方史志之风时,荣成县史志办公室的同志到北京图书馆复印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并将其摘要送交《烟台史志》上发表,赤山法华院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但法华院的遗址究在何处,依然扑朔迷离。

1987年夏天,日本有个“山东半岛历史纪行团”要到荣成,考察开发“遣唐使”旅游路线,重点是考察赤山法华院,我方无奈地答复:没找到遗址。但日方坚持要来。这就有了1987年6月15日田正祥等人西车村的历史性考察。

1987年7月20日中午,以奈良女子大学史地学副教授千田稔为团长的日本“山东半岛历史纪行团”终于来到石岛。纪行团先仔细地在石岛湾车脚河入海口考察圆仁泊船登陆的地方,又到法华院遗址察看地形,在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照后,肯定了此处确为法华院遗址。纪行团回国后,《朝日新闻》以《昔日幻影重见天》为题,以很大篇幅报道赤山法华院遗址被发现了。文中称“这是按照风水思想而选择的一处最优地点”,发现了赤山法华院遗址,“在研究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是“可喜可贺的”,“如能建起一座纪念碑,不仅纪念慈觉大师的足迹,也是感谢当地人民曾经给了大师求法以大力的协助,该有多好啊!”

赤山法华院遗址被发现后,在日本掀起了研究的热潮。民间自发成立了“赤山法华院研究会”。在住友生命劳动组合的赞助下,研究会于1988年11月20日在赤山立了“赤山法华院址”碑,碑文用汉、日两种文字记述了圆仁入唐求法及居留法华院的经过,赞扬了中、日、韩三国人民的友谊。研究会的成员、住友生命劳动组合负责人、赤山禅院主持战睿觉照等日本宗教界、文化界20多人和威海市政府(荣成已由烟台市管辖改为威海市管辖)、荣成县政府的领导及各界人士参加了院址碑揭幕式。其时,遗址处正挖地基,要重建法华院。荣成重建法华院工作委员会竖立了重建碑,碑记中简述了法华院的优美环境,张保皋建院的功德,圆仁与法华院的缘分,重建法华院的目的等。1990年5月1日,重建的赤山法华院举行落成开光典礼。

赤山法华院在中、韩、日三国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参观旅游者络绎不绝。韩、日两国政治、旅游、新闻、文化等各界不断有代表团前往考察、访问,宗教界还经常到法华院举行法事活动,许多文化、体育活动也在法华院举行。作为法华院所在地的荣成人民,更是关爱有加,为它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现在,这里已成了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岩石嶙峋,林木森森,以法华院为中心,南、西、北三面群峰围绕,向东面海,其他建筑散布周围,恰似一大朵灿然开放的莲花。这是一朵由中、韩、日三国人民友谊凝结而成的艳丽奇葩。一年又一年,中、韩、日以及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僧俗游人不断地来到这里,仰望那山,眺望那海,在古庙中徘徊,在老树下沉思,纵览逝去的岁月,谛听历史的声音。不知不觉间,笔者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边,走向了遥远的过去。

 

(作者:威海市环翠区人大办公室原主任)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日志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