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晓春

出处:甲午网栏目:46期文物考古馆刊发表日期:2014年6月16日

摘要:2010年9月17日,山东省菏泽市市区国贸中心工地雨后下沉塌陷,凸现出船板及几件古代瓷器。当天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考古工作者,立即对古代沉船进行保护……

关键词: (暂缺)

2010年9月17日,山东省菏泽市市区国贸中心工地雨后下沉塌陷,凸现出船板及几件古代瓷器。当天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考古工作者,立即对古代沉船进行保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该处组成考古队,开展古代沉船发掘工程,使古船船体及船内各种珍贵文物得以保全。古船沉没于地下4米的古河道淤沙中,古船发掘工程于11月中旬完成船体清理和文物提取工作。12月入冬后,古船船体采用棉毡包裹防寒,在工地渡过了严冬。2011年5月后,将古船船体搬至菏泽市博物馆古船保护室,进行古船防腐加固保护工作。此外,菏泽古船出土文物,在山东省博物馆进行临时专题展出,在济南引起了轰动。菏泽古船是我国近年来一次重要的古代航运文物发现,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试对菏泽古船进行探析。

一、菏泽元朝古船船体结构

菏泽元朝古船残长21米,宽4.82米,高1.8米。复原长22米,宽5米。船体分为13个舱,舱宽0.17-1.8米之间。古船为平底,有9路底板, 中心底板材质坚硬, 有别于其他底板材质。古船右舷外板保存完整, 有9列外板, 但是左舷外板全部散失。古船舱壁板呈锯齿状,因外板搭接而形成。这种锯齿形舱壁板,是继福建泉州宋朝古船、韩国新安元朝古船、山东蓬莱韩国古船 (1 )等古代海船后,再一次发现的锯齿形舱壁板。这是首次发现的有锯齿形舱壁板的中国古代内河船。古船船尾舱、第4舱、双层底板、舷伸甲板等为古船新发现,作为元朝内河船其技术特点引人关注。

1、船型采用长宽比大的瘦长型

菏泽元朝船船型狭长,方首、方尾、平底,古船长与宽的比例为4.4:1,显然船体为瘦长型,船体阻力较小,快速性好。另外,瘦长型的古船,能够通航于航道窄小的河道、湖泊。古船为平底船,底板平直,利于冲沙,容易摆脱搁浅的危险。

2、古船为单桅木帆船

菏泽元朝古船的推进工具为帆,古船第 5舱舱底发现1处安装帆的桅杆座,桅座开有2个桅夹板的榫孔,桅杆安装在2个桅夹板的中间,并依靠后部的舱壁板进行加固。中国古船中单桅船的桅位置设置靠前,一般在船长从后至前的十分之七处,甚至更前。从国内外出土中国双桅或多桅古船的桅座观察,头桅座设于船头第3舱前,主桅座设于居中偏前。菏泽元朝古船的桅座设置,均不符合双桅或多桅古船的桅座设计,古船底板保存完整,仅有一处桅座,因此判断古船为单桅木帆船。

3、古船13水密舱结构

菏泽元朝古船长22米,却设有13舱。众多的舱室,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最详:“若干最大船舶有最大舱十三所,以厚板隔之,其用在防海险,如船身触礁或触饿鲸而海水透入之事,其事常见……至是水由破处浸入,流入船舱。水手发现船身破处,立即将浸水舱中货物徙于邻舱,盖诸舱之壁甚坚,水不能透。然后修理破处,复将徙出货物运回舱中。”②马可·波罗记述中国古船水密舱的防水抗沉功能,甚至准确地记载了船舶设置13个水密舱。中国古代造船发明的水密隔舱技术,具备船舶破损时进水不能侵入邻舱,从而保证船体的密封性能,使船舶保持足够浮力和稳定性。同时水密舱壁还具有加固船体,增加船体整体刚性的作用。此外,水密舱壁为横向结构,舱壁与肋骨等构件,保证了船体的横向强度。另外,水密舱壁作为坚固的横向构件连接桅杆,使桅杆紧密地与船体固定在一起。水密舱壁的各种作用具有独创性,后传入欧洲,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要贡献。菏泽元朝古船13舱的发现,正体现元朝古船13舱的流行设计,古籍记载与文物发现相互印证,再一次为中国古船水密舱技术提供了文物证据。

4、外板连接方式采用搭接技术

菏泽元朝古船外板连接方式为搭接, 其搭接技术比较特殊。中国古船外板主要采用搭接和平接两种方式。我国首次发现古船外板搭接方式,是1974年出土的福建泉州宋朝古船。以往内陆地区发现的古船外板多为平接,象1956年出土现展出于山东省博物馆的梁山明朝古船,外板就是采用平接。而泉州发现宋朝古船,以及韩国新安出水的元朝古船均采用鱼鳞式搭接方式。从古船造船工艺上看,外板平接工艺相对简单,外板搭接,甚至象泉州宋朝古船二层和三层也采用外板搭接方式,造船工艺确为复杂。菏泽元朝古船外板连接技术,弃用简单平接而选用复杂搭接,在发现的古代内河船所少见。

5、古船设舷伸甲板

菏泽元朝古船右舷设置横向木梁,安装了舷伸甲板③,横梁与甲板使用铁钉连接,舷伸甲板利用舷外空间,扩大船体使用面积,这在我国出土古船中是第二次发现。1961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唐朝古船上,首次发现舷伸甲板。古船舷伸甲板的作用是撑篙时使用,由此分析菏泽元朝古船的行驶可由帆、撑篙、拉纤等多种推进方式。

6、纵向接头设计于舱壁板下

菏泽元朝古船的纵向接头在舱内均观察不到,全部设计于舱壁板下。接头上为舱壁板,采用舱壁板向下连接,从而加强纵向接口强度。菏泽元朝古船纵向接头与蓬莱元朝古船、明朝古船的纵向接头方式相同。以此判断,中国古船最迟在13世纪的元朝就出现了纵向接头设计于舱壁板下,用以加强接口强度的技术方法。值得称道的是,菏泽元朝古船纵向接头错开连接,使纵向接头的受力部位不集中于一点,从而使船板纵向受力分布均匀。

7、双层底板结构

菏泽元朝古船设双层底板,为中国古船文物的新发现。古船除船首舱、船尾舱、第4舱外,其他舱均设双层底板。在古船舱内底板上,宽舱设4—5道底梁,底梁均匀排列,未用铁钉连接而采用胶结,起到支撑上层底板,以及加强横向强度作用。底梁下挖1—2个流水孔,便于舱底水流通畅。底梁上铺木板,形成双层底板结构,起到隔潮作用。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海船设有水密的双层底结构,可以提高船体纵向强度和抗沉性。菏泽元朝古船由内外水密底板组成的双层底板,当船底破损时,就成为抗沉作用的水密空间。目前,尚未有更多证据支持菏泽元朝古船成为水密的双层底。

8、两个独特的舱室设计

菏泽元朝古船2个舱室设计有不同之处:一是船尾舱,舱室水密不设流水孔,舱室仅宽17厘米。如此狭窄的船尾舱,在中国古船中虽然少见,但是作用明显,其功能是防止船尾的碰撞事故,即使发生撞击船尾出现漏水,但完整严密的水密舱,将再次有效阻止漏水进入,船尾舱起到双重保险的功效。二是第4舱,舱宽45厘米,舱底不设底梁,在其他舱室为双层底板的情况下,该舱的设置便于排除洗舱水以及舱底流动的积水,使洗舱水或积水集中于这一个舱窒,再从本舱室清理出去。

9、船舵采用先进平衡舵

在我国发现的古代沉船中,多数不见船舵。菏泽元朝古船船舵散离船体,埋于船尾后部,船舵与古船船体同时出土,十分难得。该船舵柱前舵叶损毁,仅遗留有残件。舵柱后舵叶形状较完整,呈方形,为平衡舵。平衡舵转舵比较省力,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重要发明。197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宋朝内河船上发现平衡舵,为世界发现的首例古代平衡舵④。中国古代船舶主要由平衡舵、不平衡舵、半平衡舵三种船舵。菏泽元朝古船平衡舵应由横向舵柄、舵柱、舵叶组成,但发现的船舵仅存残舵柱和较完整舵叶,依此可以将平衡舵予以复原。

二、菏泽元朝古船珍贵文物

菏泽元朝古船的主人据分析是元朝官员或是商人等上层社会人士。古船上发现文物117件,高档品居多,种类丰富,说明物品主人具有丰厚财力和极高的鉴赏力。船载瓷器有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哥窑、磁州窑等五大名窑精品,还发现珍罕的元青花瓷器,甚至船用渔网坠都用青铜制造,用高档青铜铸造网坠古今少见,也显示出菏泽元朝古船的主人,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而是有一定社会地位、选择物品具较高鉴赏力的上层人士。

菏泽元朝古船发现3件元青花瓷器,属“至正型”青花瓷器。山东发现和收藏元青花瓷器极少,以前莱州市东宋墓出土过2件青花玉壶春瓶。古船上发现青花梅瓶,高42cm,体型硕大,绘6层花纹,主要为昂首回视的行龙,动感十足,可谓精品。以往在韩国新安元朝沉船等国内外沉船上,从未发现过元青花瓷器。这次3件元青花瓷器的出土,说明元朝时期元青花瓷器在国内有一定的流通和使用范围,并不象国内有的学者所提出的元青花瓷器专供外销,属于外销瓷。

古船上一批寿山石雕引人注目,如石雕赑屃驮石碑的神牌,石碑上刻有8个字:“天地日月,国王父母”。神牌前放置铜香炉,显然为船上烧香祭祀时使用物品。元朝时海神妈祖在帆船上广为信奉流行,不知什么原因菏泽元朝古船神堂供奉的却是“天地日月,国王父母”神牌。还有两件寿山石雕摆件,分别是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罗汉神态各一,降龙和伏虎栩栩如生。寿山石是福建寿山的特产,材质细腻,宜于雕刻。寿山石精雕加工的摆件,在明朝时期流行。菏泽元朝古船发现寿山石雕,说明元朝时期寿山石雕已经流行。

菏泽元朝古船的一种船用文物枣核瓶,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枣核瓶在南方称“韩瓶”,韩国称“蒙古瓶”,元至明朝在海船和内河船普遍使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别在辽宁营口港、山东登州港、浙江宁波、福建沿海,以及日本鹰岛海域、韩国西海岸等均有发现,是元明时期流行的一种盛装液体船用器物⑤。这次在菏泽元朝古船出土尖底“枣核瓶”,高30多厘米,属于较大的枣核瓶(枣核瓶有大、小两种器型,小型枣核瓶高20多厘米)。

菏泽元朝古船发现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玉壶春瓶、大盘、高足杯等,造型优美,釉色晶润,与韩国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新安元朝沉船出水器型相同,堪称精品。表明元朝时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在国内和东北亚的贸易盛况,以及通过帆船运输在国内外流通、使用情况。韩国新安元朝沉船23000件中国瓷器,收藏于韩国首尔博物馆、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光州博物馆,与菏泽元朝古船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等构成中国元朝沉船瓷器最精美的风景。建议中韩博物馆部门合作进行联合展览,向中韩及世界观众奉献展示出中国元朝瓷器的艺术魅力和精美内涵。

三、结语

菏泽元朝古船的发现,显示出元朝时期中国古代造船达到的技术水平:首次在内河船发现外板采用搭接;双层底板结构;船底板纵向接头设计于舱壁板下,13水密舱设计;先进平衡舵的使用,充分表现出元朝内河船的技术特征,显示出元朝海船和内河船共同采用的流行设计和技术传统。建国60多年来,我国先后发现100多艘古船,在沿海建起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山东蓬莱登州古船博物馆、广东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展示古船的专题性古船博物馆。此外,韩国新安元朝沉船上,发现中国瓷器23000件,紫檀木1017根,铜钱28吨达600万枚 ⑥,在韩国木浦市建起韩国海洋遗物展示馆影响中外。我囯已经发现古船正在进行脱水加固保护工程的海南省博物馆南海“华光礁1号”宋朝古船、菏泽市博物馆的菏泽元朝古船,还有在海水中出水大量古代瓷器尚有待打捞船体的广东“南澳1号”明朝古船等,中囯在太平洋西海岸古代沉船和文物发现,走在亚洲水下考古学前列。中国正在从古船发现大国向古船博物馆建设强国迈进,中国学者不断地出现在国际古船和水下考古学论坛上,古船研究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瞩目。菏泽元朝古船与众多精美文物的出土,为我国近年来一次重要旳元朝文物发现,展示古船的菏泽市博物馆将成为我国古代内河船和元朝文物展览的重要专题博物馆。菏泽元朝古船及古船文物的研究和宣传,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注释:

①袁晓春:<蓬莱古船年代及用途考>,《蓬莱古船与登州古港》,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74—79页。

②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游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91页。

③席龙飞:《中国造船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16—119页。

④席龙飞、宋颕:《船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第66—67页。

⑤袁晓春:<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海洋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六卷)》,海洋出版社,2008年,第306—319页。

⑥[韩]金炳堇:<从沉船看中世纪的中韩贸易交流——以新安船和泉州湾宋代海船的积载遗物为中心>,《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56—396页。

(作者: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


声明:本网转载刊登此文仅以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网支持或赞同文中观点。

关于作者  (请作者来信告知我们您的相关资料,点击这里查看我们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日志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