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缺)出处:(暂缺)发表日期:2020年8月10日    浏览人次:4,036

分享到: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出席仪式现场领导及考古队员合影

8月10日,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定远舰遗址考古工作平台“丰旺10”平驳船上举行开工仪式,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等有关单位为水下考古队授旗。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海事局、刘公岛管委会、威海市海警局、威海文旅集团、刘公岛海事处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出席活动,并为水下考古队授旗。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授旗仪式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现场嘉宾

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肇端于2017年启动的“清甲午沉舰遗迹调查与研究项目”。这一时跨4年的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等地方文博机构组成联合水下考古队,采用物探仪器扫侧和人工探摸抽泥发掘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掌握了关于甲午战争期间沉灭在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沉舰遗址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还基本上确定“威海湾一号”沉舰即为清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

2019年,在对定远舰遗址展开专项水下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在沉舰原主炮塔区域完成抽沙发掘面积达到200平方米,出水各种文物157件/组,并发现了证明定远“铁甲舰”身份的关键证据——一块长2.8米,宽2.6米,厚30多厘米,重逾10吨的铁甲,至此考古队才验证了自己的判断:这处遗址确为“定远”。

据介绍,此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拟对上述大型铁甲进行提取作业,并对沉舰艏、艉部进行抽沙清理,计划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考古调查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摸清沉舰保存状况等信息,推进甲午沉舰调查与研究,推动遗址评估与保护规划,为甲午海战史、近代海军史和舰船史等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扩展阅读

 

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

1895年2月9日,为免资敌,“定远”舰被北洋海军自行炸毁。

“定远”舰是19世纪80年代由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的,采用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一等铁甲舰,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达7335吨。1885年入编,成为北洋海军旗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定远”舰作为北洋海军旗舰与敌激战。1895年中敌鱼雷后自爆沉没,遂遭日方成系统破拆,仅剩部分舰体残骸。

“定远”舰:

  • 1880年12月2日,清政府驻德公使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船厂草签合同,准备定造“定远”号铁甲舰。
  • 1881年1月8日,“定远”舰建造合同正式签约。
  • 1881年3月31日,“定远”舰正式开工建造。
  • 1881年8月22日,“定远”舰被李鸿章正式命名为“定远”。
  • 1881年12月28日,“定远”舰成功下水。
  • 1883年5月2日,“定远”舰赴波罗的海试航。
  • 1885年7月3日,“定远”舰起航归国。
  • 1885年11月8日,“定远”舰归国,清政府派员赴大沽接收。
  • 1886年5月,醇亲王奕譞奉慈禧太后之命巡阅北洋海防,李鸿章调集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等八舰,展开了自组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 1886年8月,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舰巡视朝鲜釜山、元山及俄国海参崴等地后,归途中带领舰队驶入日本长崎保养坞修。
  • 1890年4月,北洋海军首次南巡,丁汝昌率“定远”“镇远”“致远”“经远”“来远”“济远”六舰到访新加坡,专程慰问南洋华侨。
  • 1894年3月,北洋海军再度南巡,丁汝昌率“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六舰再度造访新加坡。
  •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海战爆发,“定远”舰与“镇远舰”作为中方主力舰参战,发挥重要作用。
  • 1895年2月4日,在刘公岛保卫战中,“定远”舰遭日军鱼雷艇偷袭,中弹搁浅。
  • 1895年2月9日,为免资敌,“定远”舰被北洋海军自行炸毁。
  •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 1895年7月至1897年11月,“定远”舰遭日本人大肆破拆,构件运回日本,仅残存舰体底部。

相关文章


Comments are closed.

百家争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