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新书首发座谈会”,于9月17日在威海清泉宾馆会议室举行。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昌毅,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副主 任周德刚,市政协文史委、市城市文化历史遗产保护委员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甲午战争研究专业委员会等方面专家学者、新书作者等30余人参加座谈 会。座谈会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长郭阳主持。
此次首发的新书是:于敬民著《孙子谈兵》、《古代威海之最》;陈悦著《民国海军舰船志1912-1937》;吉辰翻译的《龙的航程》;张黎源翻译的《他选择了中国》共5本。新书作者于敬民和陈悦均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吉辰与张黎源均为海军史研究会资深会员,吉辰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研 究生,曾留学日本,张黎源曾留学英国。
新书作者于敬民介绍,《孙子谈兵》是一部探讨孙子兵法理论的论文集,而《古代威海之最》,则是关于威海地方历史的图书,内容囊括威海历史人物、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陈悦介绍,《民国海军舰船志》需查阅民国海军档案,但这些档案在1949年几乎全部被运到台湾,大陆学者几乎不可能查阅这些军方档案,所以资料主要来自于当时报刊杂志的报道,史料稀少零散,搜集历尽艰辛。此外,陈悦代为介绍了《龙的航程》和《他选择了中国》两书的创作编辑过程,着重介绍了两书新发现史料的重大价值。
与会学者对5本新书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期待他们不断推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昌毅、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周德刚分别对新书的问世表示祝贺,这些新书的出版,是威海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必将进一步丰富威海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大提升威海在甲午战争 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自1985年建馆以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一贯秉持“学术立馆、学术兴馆”的宗旨,持续举办了一系列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学术讨论会,出版了若干学术文集,奠定了甲午战争研究的中心地位。目前,该院正在筹备2014年“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讨论会”等系列纪念活动。
下图均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新书首发座谈会现场:
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
-
马关春帆楼耻辱伤心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历史。外强入侵,国无宁日;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帝
-
重评刘步蟾引起的风波
刘步蟾是中国早期海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但知道的人并不多。他之所以出名,成为家喻户晓
-
唐置登州与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
唐代设置登州至民国年间废止,登州成为山东半岛东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历时1300余年。唐朝
-
方伯谦“血衣”来龙去脉考
一、方伯谦的血衣很重要,有继续追寻的必要性 关于方伯谦血衣的重要性,拙作《将方伯谦
-
丁汝昌年谱
(接上期) 11月20日(十月二十三日),丁汝昌在威海就旅顺各军将领函请救援事,致电李
-
清末民初的荣成教育
荣成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先驱:20世纪初被誉为山东“四大教育家
-
老树夼的见证杂记
建国前,威海人都知道市区北山有个老树夼。它不是个特有名的地方,但旧时的军政商界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