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
明代的威海卫
宋金元相交时,山东是主要战场,频仍的战争,使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点财富的人多逃亡至长江以南,如上世纪50年代,草庙子武林村曾出土过一坑完整的北宋历代年号的铜钱,可推测出是主人于出走前埋下的。 &hellip…
-
芝罘救治伤兵
编者按: 该文由威海市档案馆馆长张建国提供。张建国同志对该文的出处、征集经过、主要内容、作者概况等作了简介,现刊载于该文之前: 《芝罘救助伤兵》选自约翰·欧文(JohnDOwen)所著的《双龙记》(DouthwaiteoftheDo &hellip…
-
百年沧桑铁肩道义——读《为了历史的重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二十年》
由戚俊杰、郭阳编著的《为了历史的重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二十年》出版了,这是所有关注甲午战争史、关注并支持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期冀日久的事情。编著者翻阅了大量馆藏资料,梳理了2 &hellip…
-
从《晚清史治要》看戚其章先生的史学观
史学观,是历史学家的灵魂与统帅。史学家的史学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到他的史学工作实践能否按照正确的方法与方向进行运作,而且更关乎到史家所探寻和研究的历史诸问题能否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历史的真相及其演进规律, &hellip…
-
于无声处的血性呐喊心灵深处的精神守望——孙建军新作《拂云看山》读后
细读《拂云看山》,可以品味到作者——一个青年学子对于历史的思考、对于社会的责任、对于民族兴衰的忧思,一一融注在字里行间。其间所透射出的文化层面上的思考以及文化人格的精神向度等,则无一不发人深思乃至令人感 &hellip…
-
研究甲午战争史五十年的心得之作——读戚其章教授新著《走近甲午》
中国人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善于“以史为鉴”。可是有个大前提决不容忽略,即对历史的真实性一定要切实把握。如此方不致为歪曲的历史所误导,否则非特无益,反受其害,危险殊甚。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hellip…
-
走近大家——戚其章《走近甲午》读后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岳之首;黄河浩荡,虽非中国第一大河,却培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二十世纪的齐鲁大地,虽饱经蹂躏和磨难,却仍锻炼栽培出众多的俊 &hellip…
-
虽然身在此山中却识庐山真面目——中塚明著《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上编)读后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中塚明教授,将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研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课题。而经过上下求索,真正揭示出日清战争史的本来面目,又是他的千金之诺。不久前出版的中文版《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争是怎样发 &hellip…
-
北洋海军研究又出新成果——《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读后
继1984年、1994年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2004年9月,由中国历史学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威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刘公岛管理委员会、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承办的甲午战争11 &hellip…
-
一本以史为鉴的好书——读《辩证看甲午》断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实际上蕴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尊重历史并正确地认识历史。不尊重历史,历史的兴替就无从为鉴。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识,史鉴就会变成哈哈镜,历史兴替的真相就会被扭曲变形 &hellip…
百家争鸣
-
威海市区近代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与保护
根据国务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负责对刘公岛及其周
-
门神和春联的起源及其发展
神系道教因袭民间习俗奉祀的司门之神。我国民间供奉门神历史悠久。奉祀门神当起于原始
-
走近大家——戚其章《走近甲午》读后
齐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令人想起泰山和黄河:泰山巍巍,虽不自显其高,却被尊为五
-
谁说方伯谦“甚谙海战”了?
1896年即甲午战争结束的第二年,由林乐知、蔡尔康翻译辑录的甲午战争期间报章报道的《
-
虬枝如笔 古树繁花 ——读毕克官近作《走近丰子恺》
毕克官近作《走近丰子恺》,不久前由西泠印社出版。收到作者在第一时间寄来的赠书……
-
国内文博单位商业化运作令人堪忧
5月24日,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对包括故宫在内的一
-
仙姑美誉传四方
相传很久以前,在东南沿海,有一户郭姓人家,家中有一个小姑娘,漂亮聪慧,心灵手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